“黄鹤楼上看翻船”

2017-08-21 14:40:07

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台湾记者问:对陈水扁女婿赵建铭一案有何评论,发言人只有一句作答:“我们看见了。”记者可能不得要领,我觉得发言人省了一句话:“‘黄鹤楼上看翻船’—我们看见了”。

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看翻船是很惊心动魄的一景。旧时木船在江中航行时,遇到激流风浪,经不起的难免会沉没。看到此景,无论你怎样的心情,也都爱莫能助。“在黄鹤楼上看翻船,三分惊骇,三分痛快,三分疑虑,也还有一分同情,这也代表湖北人的人生哲学。”(曹聚仁《万里行记》P348)

“黄鹤楼上看帆船” “黄鹤楼上看翻船”,它有惊险刺激的意思;有隔岸观火、袖手旁观的意思;有洞若观火的意思;有无可奈何、鞭长莫及、想够也够不着的意思;有看热闹、幸灾乐祸的意思;有怜悯同情的意思;有世事难料、生死难测的意思;有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意思。很少有一句成语像“黄鹤楼上看翻船”需要那么多成语来作再解释。

这句由湖北人说出的含义复杂的地方成语,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却是百年来中国风云变幻的国家政治形势面前,许多湖北人乃至国人地球人都必须面对的一种政治“风景”和五味具全的心情的写照。

上世纪的上半叶,就政治军事格局而言,武汉在全国的位置有点像黄鹤楼在武汉的地位,登高一举,八方响应,于是有了武昌首义和大革命的巨大成功。后来,辛亥革命过去差不多50年,蒋介石想要反攻大陆,“台北一份官办的报纸,刊载一封‘忠贞之士’从武昌寄到台北去响应‘反攻’的公开信,说他已经到了武汉了,武汉是辛亥革命发祥地,只要国军登陆反攻,他就爬上黄鹤楼去举旗响应。”(曹聚仁《万里行记》P344)这位反共义士却不知当时黄鹤楼已毁(现今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修的),在那空喊叫了一通。

湖北人与国民党的关系渊源很深。1911年以前,湖北人在“黄鹤楼”看到孙中山的革命党在广东一次次起义失败,就像看到同志在江心翻船。这时候湖北人虽是鞭长莫及,但一边看情势,一边准备冒死“渡船过江”(革命起义)。当首义枪声在武昌城墙边打响时,第一个在“黄鹤楼上看翻船”是黎元洪,面对革命党在风急浪高的“江中”拼死战斗时,他的心情就是“三分惊骇,三分痛快,三分疑虑,也还有一分同情”;面对风雨飘摇而自已有职责维护的大清政权,他也很矛盾,最后还是对同乡(革命党)的“一分同情”占了上风,反戈一击,加速大清的沉没。如黎元洪救大清围剿起义,结局可能相反,清朝还会苟延残喘一段时间)。当时清朝的军队实力远大过革命军,后来孙中山“二次革命”打不过继承清朝遗产的袁世凯北洋政府军就是这个道理。但是黎元洪觉得:(清朝)救得了一时救不了永久,加上他骨子里有楚人不满满清的思想,于是冒险站到革命党一边。武昌首义爆发时,北方还有一个“黄鹤楼上看翻船”的人,他就是袁世凯。当清朝求他出山救“国”时,挥师南下的他一面打着镇压的大旗,一面对旧主叫喊革命军如何厉害,结果渔人得利,弄出个南北议和的袁氏“中华民国”。

那个国民党的‘忠贞之士’还幻想着像当年湖北人发动武昌起义一样,义旗一举就会全城响应,国民党重新班师回朝。其实不要说是1960年代初这个时候,早在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党政权时,湖北人和曾经为国民党拼命的湖南人就已信不过国民党了。北伐军沿着两湖大地北上,一路得到楚人的大力支持。1926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后,国民党天时地利,外有苏联及后来的英美支持,内有全国50多万党员及战斗力强大的军队。但是新兴的共产党却得到楚人特别是湖北人更多支持和同情,大批有志青年参加共产党。1927年4月中共五大时,全国的共产党员从1924年初的900多人猛增到57967名,其中湖北人湖南就有30000名,占总数的一半还多。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被杀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楚人),从武汉撤出的共产党利用楚地的民意,在武汉周围建立了湘赣、鄂豫皖、湘鄂西三大红色根据地,埋下了颠覆国民党政权的革命火种。

为什么在中华民国圣地武汉及周边腹地国民党却得不到“人和”?

蒋介石当年建立南京政府时,有民谣说:“广东人出钱,湖南人拼命,江浙人做官”。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中湖南籍的有91名,比有东道之利的41名广东籍人还多出一倍多(广东如加海南的15名则为56名);死在北伐路上的湖南人自然也是最多。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但蒋介石凭借武力对抗武汉政府,另立南京政府。真可谓“武昌(首义、北伐)两次建国,南京两次(替代武汉)建都。”到大革命时湖南湖北特别是武汉已成为共产党人的革命中心;蒋介石国都弃武汉定南京并开始屠杀共产党人时,杀得最多的就是两湖人。从这时候起,武汉湖北的民心就已不属于蒋介石国民党了,虽然1937年失守南京后退到武汉的蒋介石国民党又一次得到武汉市民的全力支持,但那只是我们武汉人湖北人的抗日的民族气节的表达而已,并不代表我们满意这个政府。

假设当年蒋介石国民党真的反攻大陆,全国所有省份都举青天白日旗了,武汉龟蛇二山上飘扬的还是共产党的党旗。因为从1927年起,湖北的人民就早已抱着“黄鹤楼上看翻船”的心情对待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了,更有很多抱着“亡民国(蒋介石)必楚”信念的湖北人跟随共产党上山打江山了。长征路上牺牲最多的红军战士就是湖北人;第一个献生的红军高级将领洪超师长也是湖北人。

台湾2000年和2004年两度选举,选民又演了一回台湾版的“黄鹤楼上看翻船”,冷眼看着国民党下野。大陆民间乃至官方对国民党两度翻船,总会有不少的同情和未来期望。因为我们不喜欢搞独立的民进党和陈水扁。看到陈水扁驾的“独立”号一叶“扁”舟快要搁浅或有倾覆危险时,当然也是“黄鹤楼上看翻船”,只有“痛快”,全无“同情”,只是岛内民意就相对复杂化,除不少人“痛快”外,还有人“惊骇”,“疑虑”,也有一些深绿营人“同情”,可谓五味具全。

早在2000多年前楚国灭亡时,当时的楚民心情很矛盾,就像“黄鹤楼上看翻船”,五味具全,不是滋味。楚国在东周称霸的时间长达100多年,仅次于晋国排第二;三家分晋,晋国衰亡,楚国原本也很有希望统一中国,只是由于楚王的昏庸等原因,秦国后来居上,灭了楚国在内的战国六雄。秦楚大战时,秦国使用了欺诈计俩,先是许诺归还楚“商于之地六百里”,达到离间楚国与齐国联盟目的后,就失口否认有“六百里”之事;后来秦昭王约楚怀王至秦会盟,怀王又受骗被扣压,死在秦国。楚国民众一面受楚王昏庸之害(“哀民生之多艰”),一面又恨秦人的不道;不愿亡国,(爱国)又无力拯救,只能“黄鹤楼上看翻船”(屈原不忍心“看翻船”则投江自尽)。但是,这一深重的“亡国恨”“爱国情”在楚国大地深处埋藏,一旦时机来到,就会发酵爆发,“该出手时就出手”!2000多年里先后上演的“亡秦必楚”,“亡西汉必楚”“亡元必楚”,“亡清必楚”,“亡民国必楚”五幕历史大戏都是与楚人相干的壮举。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湖北人“黄鹤楼上看翻船”,有隔岸观火、冷眼旁观的意思,可一旦他们认准了理,最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就非“九头鸟”的楚人莫属了。

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最多见的政治格局就是“黄鹤楼上看翻船”。正是这一国际关系潜法则导演了过程和结局。

当震惊世界的“9.11”发生时,全球各式各样的人态度各异,毫不迟疑站在美国一边的有英国人等;“黄鹤楼上看翻船”的可能也不少,有人惊骇,有人痛快,有人疑虑,也还有人同情或爱莫能助。美国人不必指责别人“黄鹤楼上看翻船”,当年中国武昌首义时他们也曾“黄鹤楼上看翻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也是“黄鹤楼上看翻船”。苏联和英法等国不约而同的想德国把战火引向别人,自已“黄鹤楼上看翻船”,结果都未能避免战争灾难。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多少“黄鹤楼上看翻船”的故事发生呢?不过,国际关系中的“黄鹤楼上看翻船”情景,恐怕没有第二句话能像“黄鹤楼上看翻船”这句成语的写照精彩。

“与时俱进”最早的是楚人。高举首义义旗的是楚人;最早举起共产党旗帜的也是楚人(早在北伐胜利、民国之旗在武汉和南京升起前,1921年7月就有5位湖北佬和4位湖南老乡沿江东下出席“一大”会议,全国只有13个人代表参加,湖北湖南人独占9席;一大选举的总书记陈独秀也曾以“三户”为笔名—典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926年北伐胜利后,加入共产党最多的还是湖北湖南人;国民党大屠杀后,冒死上山起义最多的还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楚人。楚人不仅“黄鹤楼上看翻船”;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

“黄鹤楼上看翻船”是武汉人经历了辛亥革命、大革命和抗日战争后的一种人生哲学吗?武汉人谁都有过江的经历,轮到我过江时我还是“该过江时就过江”,并不因为江面曾经有翻船就不敢前行了。

楚人“黄鹤楼上看翻船”,心境复杂,有多重歧义。正因如此,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都从这里起源也不奇怪。只要想好了拿定主义,楚人何去何从就是谁也没法挡的事了!

“黄鹤楼上看翻船”,基本的意思是“见死不救;想救却救不了”;还有暗处的余意“看完了翻船,你也不能置身度外,一样要面对世间风浪(一会你也要渡船过江)”。至于对待风浪的态度和对策会因人而异。选对了,你就会平安到达彼岸;选错了,就会风雨飘摇,葬送前程。当然这里面还有运气的成份。

不只是湖北人,所有中国人、全世界的人都有类似“黄鹤楼上看翻船”的经历,只是蛇山上的“九头鸟”看的更清楚罢了。这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本义了!

“黄鹤楼上看翻船”,一句话揽尽大时空大历史。古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名句;今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苏东坡也好,毛泽东也好,不都曾“黄鹤楼上看翻船”吗?所有的船(人)不被长江的风浪吞没,也会被历史的风浪淘尽。

有哪句成语有如此的空间和时间容量?

《沁园春。雪》是站在历史坐标系中的“黄鹤楼”上看到的风景。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10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天下第一楼”的名声不是浪来的。“第一楼”—黄鹤楼;“第一江”—长江汉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个“第一”,一眼尽收,这便是“连中三元”了(汉口有个三元路)。

黄鹤楼上看帆船。看帆船,看江景,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 ......

【作者:广州龙狮营销策划公司策划部】

相关推荐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