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销商的13种死法(上)

2013-01-02 10:29:41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个道理用到经销商身上也是行得通的。在成功的经销商身上,似乎都能找到一些共同的特质,而那些倒下、死掉、关门的经销商,总是有不同的原因。细作分析,其实这些都是有规律所偱的。笔者作为广州品牌策划公司龙狮的首席顾问将结合自己多年经销商管理的切身经历,将经营生意失败经销商的案例做出总结和汇总,作为“反面教材”呈现给中国广大的经销商老板,目的是希望所有经销商老板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警钟长鸣!广州品牌策划公司龙狮研究发现,中国的经销商老板有以下13种死法:


一、过劳死

     勤奋务实这一中国传统的美德在中国大多数经销商老板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每天起早贪黑,店内外大小事物都是亲历亲为,价格不给店员授权、业务不让员工拓展,自己也不敢离开店面。更有甚者,每天晚上睡觉做梦都是怎么把生意经营好,这种精神着实让人佩服。在生意的起步阶段,尤其是内地的三、四级城市以“夫妻档“居多,这种做法初期会很有效。但问题也出在这里,什么事情都是老板包办了,能力差的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提升,能力强的员工觉得没有发挥的平台不愿意待,更谈不上对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团队的打造了。几年下来,钱挣了一点,但经营能力没有得到多少提升。这种经营方式在一个不太成熟的小市场前期能够取得一定业绩,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勤奋的优势会显得越来越薄弱,这时候更多的是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竞争,通过店面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否则最后的结果是经销商老板自己累个半死,比以前也更加努力,但生意却越来越差。最后要不是自己做不下去了,要不是厂家一句“经销商跟不上公司发展的速度”被厂家手起刀落无情砍掉了。


二、被套死 

     对于中国很多的新兴行业,行业内的众多企业还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很多厂家在招商的时候,花言巧语,各种优惠开店政策扑面而来,甚至店面样品都不要钱,白送给经销商,店面装修厂家也贴大钱给经销商,经销商感觉像捡了个大便宜。但一旦加盟之后,厂家就不管不问,产品的品质和交货期没有保障,对经销商也没有帮扶和管理,让经销商自生自灭。如果经销商做不好了,厂家也不管,只是以重新招商来要挟,逼经销商就范。这类经销商是典型的被无良厂家给套死了。

三、“放羊”死  


     每个经销商做生意都想挣钱,都想轻松快乐的挣钱,所以很多经销商都当起了“甩手掌柜”。甩手掌柜不是什么老板都能当的,如果真能够做到这一点,那是当老板到了一定境界。但事实是很多老板是“甩手”了,最后生意却做没了,掌柜也自然当不成了。当“甩手掌柜”的前提是老板掌握大方向,有战斗力的团队、有职业经理人,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有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否则就成了“放羊式”管理,老板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店面、员工的真实状况,生意不好只知道听员工埋怨市场不好或者怪厂家的广告不够、产品不好、价格过高,而不能发现真正的原因,及时进行调整。经销商老板特别容易偏听偏信,只知道听员工的反映,没有深入调查,把问题都推给厂家,结果和厂家产生矛盾,成了厂家不待见的“刺儿头”。更有甚者,由于店面缺少监控和管理,出现了老板不挣钱,员工挣翻天的情况。这种方式经营下去,员工一盘散沙,决策“跟着感觉走”,生意无论如何都好不到哪里去,店面销售会一落千丈,最终走到死胡同。

四、促销死 


     促销是提升终端销量的一把利器,哪个经销商都离不开。但同时促销也是兴奋剂,它只能起到一时的销量拉升作用,长期服用会产生副作用,对身体的原有机能造成极大损伤。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做促销是等死”,但更重要的是“光做促销是找死”,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发现自己得了“促销依赖症”:不搞促销没单接,搞促销没利润,而且经销商越来越多的“被促销”,厂家需要量、区域经理的提成来自于量,于是乎经销商被逼不停地促销,而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次数越来越频繁,最终的结果是经销商的销量看似增加了,落在口袋里的钱却变少了,价格也是越卖越低。某行业曾有个号称要做“价格屠夫”的厂家品牌,就这样把自己的大好网络给促死了。促销在很多行业是一定要做的,但促销一定要“限时、限量、限款式”,度的把握很关键,过犹不及。

五、安乐死 


     在许多新兴的行业,很多三、四级市场还处在初级竞争阶段,很多经销商老板代理个品牌、开个小店,凭着自己的勤奋和一些地方资源往往能经营的有声有色,再培养1-2个厉害的导购员,日子过的很舒坦,小富即安,原地踏步,没有危机意识,没有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超越竞争对手,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等强大的竞争对手进入的时候,等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候,已是为时已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市场机会。河南X县级市的经销商,代理着国内一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店面位置一般,面积不到100平方,当地品牌不多,全国性品牌3个,地方性不超5个,店面面积都在100平方米不到。经销商老板是夫妻档,勤奋务实、能说会道,短短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销量超过150万。厂家区域经理要求经销商在对手未大规模进入前先把品牌塑造起来,做一些硬性广告,把店面扩大到200平方左右,一方面先入为主提升品牌形象,同时拉高对手进入市场的竞争门槛,巩固现有的市场地位。经销商老板觉得目前生意不错,自己能力也很强,对手来了再说,找各种理由不愿进行调整。结果好日子只过了2年不到,将近20个知名品牌进入当地市场,其中几个大品牌店面都是200平方以上,品牌推广也是大张旗鼓、高举高打。此经销商的生意立即受到严重冲击,这时候才决定做出调整,但机会已经错过,悔之晚矣。

六、“脚踩两只船”致死


     一些做品牌的经销商以前是做杂牌起家的,这些经销商看到杂牌没有前途,所以才选择加盟前途更加光明的品牌厂家。但有些经销商加盟了品牌,还私底下保留着自己以前经营的杂牌,经销商老板认为这样,保险系数更高些。其实,这样“脚踩两只船”,对经销商的风险更大。一是经销商认为自己仍有退路可走,经营不好品牌,大不了再去做杂牌,何况杂牌现在还有一些现金流和利润可赚,丢掉了是非常可惜的。正因为经销商不能一心一意地经营好一个品牌,给自己留了退路就等于堵了自己的财路,由于经销商分散了自己的精力、财力、资源,品牌往往经营不起来,厂家对经销商也非常不满意,最终导致厂家换商行为,经销商一切努力付之东流。东北省会城市X市的经销商甘老板就是个典型的案例。甘老板在经营品牌厂家A品牌的时候,还在经营自己的B品牌,结果做了三四年,市场一直没有起色,而且在不断走下坡路,A厂家多次劝说甘老板放弃自己的杂牌,但甘老板一意孤行,厂家看着大好的市场却颗粒无收,厂家被迫选择放弃甘老板,重新招商,另起炉灶。


(更多精彩内容,且听广州品牌策划公司龙狮下回分析)

电话咨询